過去的一年,全省廣大婦女聽黨話、跟黨走,在各領域各戰線奮發有為、拼搏進取,為我省疫后重振和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涌現出了一大批愛崗敬業、事跡突出的優秀女性,展現出荊楚女性在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新征程中的巾幗風采!
湖北e家庭特推出“巾幗心向黨 奮斗新征程”系列報道。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2021年度“湖北省三八紅旗手標兵”、湖北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站研究員樊丹的故事。
樊丹,湖北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站研究員。自1996年以來,一直從事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工作,耕織于農業環保系列工作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為推動湖北乃至全國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農業綠色發展和農業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是全省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工作業務帶頭人。
強化頂層設計 完善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工作體系
她主筆起草了《湖北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湖北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6-2030)》、《湖北省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方案》、《湖北省綠色農田建設指導意見》等法規規劃及文件。完善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考核評估體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評估辦法等工作機制,組建了省級外來入侵物種聯席機制和專家委員會,有力推動了全省區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耕地生態修復與安全利用、農業野生植物保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等農業生態保護工作落實落地。
積極擔當作為 務實推進農業生態保護與治理體系
圓滿完成長江大保護農業面源污染標志性戰役行動。為落實長江大保護戰略,湖北省啟動了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行動,她作為聯絡員,負責了該項戰役方案編制、組織推進、新聞簡報、總結評估等系列工作,通過三年攻堅,在省總指揮部最終評估考核中,樊丹獲得“先進個人”表彰。
創新區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她創新了區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理論與實踐,有效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綠色生態轉型,探索了農業生態治理與農業綠色發展相協同的“治本之策”,打造的“湖北安陸模式”推薦為全國五大模式之一,2次全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現場會和首屆全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鄉村環保行科普活動先后在湖北召開。
穩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她組織大冶等51個縣開展受污染耕地生態修復與安全利用,組織武漢、宜昌等地開展地膜殘膜監測評價及可降解地膜示范試驗,遏制土壤白色污染,保障糧食安全。
創新推進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建章立制、爭取資金,扎實推進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尤其是,針對福壽螺、加拿大一枝黃花爆發事件,扎實落實省領導指示,組織全省各地政府、各地部門積極履職,切實構建聯防聯控與群防群治機制,有效推動了全省乃至全國工作“熱潮”。
持續開展農業野生植物資源保護。2021年,新爭取3個農業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點建設項目,全省各類保護點達32個,居全國第一。爭取啟動我省第一個全球環境基金農業項目——湖北農業土著種基金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示范項目。
啟動生態農場評價認證。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組織啟動了我省國家級生態農場申報與認證工作,已有5個基地(園區)獲得首批國家級生態農場稱號。
協同創新攻關 構建農業資源環境保護技術體系
她作為“農業綠色生態系統保護提升技術”和“生態循環農業創新技術”推廣首席專家崗位,爭取多個農業生態科研落戶湖北,組建了多個技術攻關基地,主筆發布了《區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技術導則》、《空心蓮子草生物防治技術規程》多項農業生態技術標準,獲得一種農田平衡調控系統及農業濕地循環系統多項農業生態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技術專利,編輯系列科普圖冊與書籍,負責了全省相關技術培訓與推廣工作,推動構建全省乃至全國農業資源環境保護技術體系,為進一步指導推動全省農業農村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技術保障。
奉獻在崗位 獲得系列成果與表彰
她品德優秀,善于團結同志,熱愛本職工作,以問題為導向,以實踐為基礎,以出色的工作能力、執著的理想情懷和無私的奉獻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追求人生理想、踐行崗位職責,多次獲得表彰和獎勵。
在生態文明被納入國家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下,農業綠色發展與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建設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路徑,為了頭頂的一片藍天、為了腳下的一片凈土、為了田野的一抹芬芳、為了小溪的潺潺流水、為了舌尖上的安全、為幸福美好的家園,為圓一個田園"生態夢"……她和"戰友"們一直在路上!